Attractions 當地景點 01. 林爽文紀念碑 簡介位於爽文農路入口約20公尺處的『林爽文紀念碑』,是為紀念清朝草根抗清英雄林爽文在逃亡時經過此地『爽文坑』而設。碑座被綠蔭與果園環繞,旁邊橘樹上塗石灰防曬的故事為此景增添當地人情味。歷史背景林爽文事件發生於清乾隆52年(1787),由當時台灣府彰化大里人林爽文發起抗清行動,在台中、彰化、新竹等地掀起大規模抗清波瀾當林軍逃至山區,經過坪林此地而得名「爽文坑」,之後在此設立紀念碑,供後人憑弔這段歷史。 02. 老學堂步道 簡介鄉前賢賴添丁公,原籍三義雙潭,日治明治38年到坪林拓墾,在此處建屋居住,因那時聚落沒有學校,為讓聚落年青子弟接受教育,乃使用住家興辦學堂,自任塾師,指導地方子弟接受漢學啟蒙教育,後來此處的小地名就叫做「老學堂」。歷史背景賴公後來出任大坪林庄首任保正(相當於現在的村、里長),就是因為他具備了傑出的學養與品德,受地方愛戴。 03. 思源碑 簡介思源碑位於雪盧山區「報恩殿」左側,完成於昭和3年,是造林前人賴雲祥為了感謝其父親新來公及母親劉儒人,又逢日本昭和皇帝即位,是以立碑及種樹以為紀念。歷史背景賴雲祥先生於光復後曾任林產管理技正,兼台灣省訓練團森林系講師,被林業界人士尊稱為「林業師表」,於1917年開始造林事業,先後於台中大坑、東勢、苗栗卓蘭、南庄等地造林逾一千甲,被譽為「台灣森林王」。 04. 梨花廣場 簡介 廣場前方有一男一女的柑橘公仔,代表了坪林社區另外一項重要產業-柑橘,與梨花廣場互相輝映,象徵著坪林的重要產業,兩隻公仔對著來往的行人們招手微笑,彷彿在歡迎大家來此遊玩歇憩,是坪林社區的重要打卡點喔! 歷史背景 梨花廣場是社區將荒地重新整頓的社區公共園區,周邊是當地農民種植的水梨,每當水梨開花,周邊會被梨花圍繞,因此得名。 05. 坪林瀑布 簡介源於大克山的溪流,順著峽谷一階一階涓流而下,成為美麗的瀑布景觀,從遠方林隙望去,彷彿一抹絲絹掛於岩壁上。歷史背景瀑布形成於坪林溪在苗55‑2/苗55‑3縣道沿線的自然高差地段,由溪流在地形階梯處急流下落而成。溪谷常年清涼,即使炎夏仍可見遊客戲水玩水,為當地休閒景點之一。 06. 流壁下水頭伯公 簡介2001年桃芝颱風過境,造成土地廟被洪水淹沒,廟中三尊神像遭洪水沖走,翌日雨停之後,居民沿著水流搜尋遺失的神像,其中兩尊於下游處的沙灘上擱淺,另一尊則在距離約三公里外的發電廠排水口找到,其間還從坪林瀑布十幾層樓高的高度墜落。歷史背景居民尋獲後發現神像經歷洪水、土石的沖刷,加上四、五十公尺的墜落,僅有些許破損,紛紛讚嘆為奇蹟,三尊伯公也回到水頭伯公廟,繼續守護著坪林社區。